浅塘在线--儿时的记忆,老家村门口一口浅塘,是儿童时光差不多全部美好时光的记忆,游泳嬉水、抓鱼钓鱼、捞螺丝、漂石仗、淘硬币、以及生活中各种洗洗涮涮~·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微信登录

微信扫一扫,快速登录

搜索
热搜: 活动 交友 discuz

社区广播台

查看: 1453|回复: 10

李清照的3首《如梦令》就是凄美一生

[复制链接]

627

主题

988

帖子

3200

积分

管理员

Rank: 9Rank: 9Rank: 9

积分
3200
发表于 2019-5-1 14:45:09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知否知否?应是绿肥红瘦,李清照的3首《如梦令》就是凄美一生
1.jpg
最近有一部电视剧正在热播,那就是《知否知否?应是绿肥红瘦》。而正是因为这电视剧的名字乃是借用了李清照的《如梦令》,所以《如梦令》也又被人们翻了出来,重新回顾了一下这首词。李清照出生于官宦世家,号易安居士。她的父亲是有名的苏门后四学士之一,她的公公则是北宋的宰相。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627

主题

988

帖子

3200

积分

管理员

Rank: 9Rank: 9Rank: 9

积分
3200
 楼主| 发表于 2019-5-1 14:45:52 | 显示全部楼层
2.jpg

李清照流传下来的诗词作品一共有不到60首,其中包括了三首《如梦令》,这三首《如梦令》乃是李清照在不同时期创作的作品。第一首乃是我们中学时期都学过的《如梦令·常记溪亭日暮》,这首诗写作于什么时候我们并不清楚,不过能够看出来李清照当时心情不错,而她正在回忆自己年少时期的美好时光。
写自己因为赴宴归来找船找不到,不小心进入藕花丛之中的情形,结尾的三句可以说是天真无邪,余味深长,这首词并没有太多的写作技巧,全片晃如白话般随意说出。而从词作的风格来看,应该是她在去往南方以前的作品,并没有后期作品中明显的悲苦凄凉的情节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627

主题

988

帖子

3200

积分

管理员

Rank: 9Rank: 9Rank: 9

积分
3200
 楼主| 发表于 2019-5-1 14:46:37 | 显示全部楼层
1.jpg

第二首则是《如梦令·昨夜雨疏风骤》,这首描写了富家女无忧无虑的快乐生活,虽然说在其中透露出一点绿肥红瘦的惜春心情,不过这也不过是所谓的少年不识愁滋味罢了。而这首词需要注意的只有两点,第一点是它的叙述方式是典型的省略加跳跃的叙述方式。
前三句乃是作者的自叙,第四句则是卷帘人的回答,而后面的三句又再次以作者的口吻说出来,这很像是《寻隐者不遇》的写作风格?第二点就是绿肥红瘦,我们都知道,所谓肥瘦都是用来形容动物的。而形容植物就是诗人的拟人化用笔了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627

主题

988

帖子

3200

积分

管理员

Rank: 9Rank: 9Rank: 9

积分
3200
 楼主| 发表于 2019-5-1 14:47:15 | 显示全部楼层
1.jpg

所以绿乃是绿叶,所有红乃是红花,这里应该是要表达绿叶逐渐变多,红花凋谢逐渐变少的意思,而绿叶和红花其中的绿和红都是形容词。这里是把形容词活用作名词,其实颜色词本身就有两种词性,一种在分辨、指称色彩的时候属于名词,比如说我们说红这种色彩,它就是名词,而如果用于形容事物的时候它就是形容词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627

主题

988

帖子

3200

积分

管理员

Rank: 9Rank: 9Rank: 9

积分
3200
 楼主| 发表于 2019-5-1 14:48:46 | 显示全部楼层
2.jpg

第三首则是《如梦令·谁伴明窗独坐》,有人说这首词并不是李清照的作品,说是南宋有一位诗人叫向滈,他的作品。不过两个版本有一些不同,这首词如果是李清照的作品,也应该是在靖康之变发生之后的作品,其中表达了很深的孤寂之感,像极了李清照在南渡之后的风格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627

主题

988

帖子

3200

积分

管理员

Rank: 9Rank: 9Rank: 9

积分
3200
 楼主| 发表于 2019-5-1 14:49:31 | 显示全部楼层
  • 如梦令》,古时词牌名称。其中,以李清照的“昨夜雨骤,浓睡不消残。试问卷帘人,却道‘海棠依旧。’‘知否?知否?应是绿肥红瘦’”最为脍炙人口。
  • 1.《如梦令·常记溪亭日暮宋朝·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,沉醉不知归路。 兴尽晚回舟,误入藕花深处。 争渡,争渡,惊起一滩鸥鹭。
  • 2.《如梦令·昨夜雨疏风骤宋朝·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,浓睡不消残酒。 试问卷帘人,却道海棠依旧。 知否,知否?应是绿肥红瘦。
  • 3.《如梦令·谁伴明窗独坐宋朝·李清照谁伴明窗独坐,我共影儿俩个。灯尽欲眠时,影也把人抛躲。无那,无那,好个凄凉的我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627

主题

988

帖子

3200

积分

管理员

Rank: 9Rank: 9Rank: 9

积分
3200
 楼主| 发表于 2019-5-1 14:49:58 | 显示全部楼层
其一
常记: 时常记起。“难忘”的意思。
日暮:太阳落山、黄昏、傍晚。
沉醉:大醉。
兴尽:尽了兴致。
晚:比合适的时间靠后,这里意思是天黑路暗了。通迟。
误入:不小心进入。
争渡:“争”与“怎”相通,如何的意思。渡,在水面前行。
惊:惊动。
一滩:满滩。
其二
雨疏风骤:雨点稀疏,晚风急猛。 疏:指稀疏。
浓睡不消残酒:虽然睡了一夜,仍有余醉未消。 浓睡:酣睡。 残酒:尚未消散的醉意。
卷帘人:有学者认为此指侍女。
绿肥红瘦:绿叶繁茂,红花凋零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627

主题

988

帖子

3200

积分

管理员

Rank: 9Rank: 9Rank: 9

积分
3200
 楼主| 发表于 2019-5-1 14:51:18 | 显示全部楼层
白话译文
其一
时常记起游溪亭的那天傍晚,太过沉醉而忘记回家的路。玩到尽兴天却黑了,划小舟回去,却不小心进入藕花塘的深处。怎么出去呢,怎么出去呢?一不小心却惊起了满滩的鸥鹭。
其二
昨天夜里雨点虽然稀疏,但是风却劲吹不停,我酣睡一夜,然而醒来之后依然觉得还有一点酒意没有消尽。于是就问正在卷帘的侍女,外面的情况如何,她只对我说:“海棠花依旧如故”。知道吗,知道吗?应是绿叶繁茂,红花凋零。


创作背景
《如梦令》一词,是一篇追忆旧游之作。那是一个夏日的傍晚,出游归来的少女词人,泛舟于清溪之上,观赏到藕花绽开、鸥鹭惊飞的美好景色,心中洋溢着青春的愉悦。这一情节,犹如青春溪水里一朵可爱的浪花,在词人的记忆中不息地跳动着。从其明快的色彩和欢乐的格调来看,此词当是词人回忆青年之作。


作品鉴赏
文学赏析
“常记溪亭日暮,沉醉不知归路”。词的开篇,用了“常记”二字,不仅表明作品是追忆往事之作,而且表明所追忆的内容,在词人的脑海中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记。“溪亭”,点出地点是溪边的亭子;“日暮”,点出时间是一天的傍晚。“沉醉”一句,出现了作品的抒情主人公,即词人自己。在清澈溪水边的精美亭子一带,度过了一天欢乐的时光之后,傍晚时分,本该回家了,而她却因为“沉醉”而“不知归路”。不过,这里的“沉醉”二字,不可拘泥于字面的含义来理解,而要看到,其中体现出青春少女的娇憨情态,蕴含着一种纯真的形体美。更何况,真正让词人“沉醉”的,又岂止是醇厚的美酒,还包括着自然的美景呢。
“兴尽晚归舟,误入藕花深处”。接下来,用了“兴尽”一语,高度概括了整整一天的欢乐活动,而把其中的具体细微之处,全都留给读者去想象。既然已是“沉醉不知归路”,当然就会“误入藕花深处”,词中的情节发展是非常自然的,清澈的水面上,覆盖着丛丛密密的硕大荷叶,无数只粉色或白色的荷花,在绿叶的簇拥下,迎着阵阵晚风悄然绽放。一只漂流的小船,载着一位优雅的少女,就在这荷花深处的翠绿暗香之中,迷失了回家的方向。
“争渡争渡,惊起一滩鸥鹭”。词的结尾,重复使用了两个“争(怎么)渡”,意思是“怎么才能把船划出去呀”,生动地再现了少女词人当时那焦急的情态和迫切的口吻。结句写“惊起一滩鸥鹭”。其实,河滩上惊飞的鸥鹭,不过是一种衬托;真正受惊着慌的,还要算词人自己吧。作品到此,戛然而止。后来的结果如何呢?词人虽未明言,读者还是不难想象:这毕竟只是一场虚惊,迷途的小船和船上的少女,终究还是化险为夷,安然地回到了家中。不然的话,她后来又怎么会写出这篇作品呢?不过,这件事情,的确在词人心里留下了难忘的印象,所以当她在作品中追忆及此,景色还是如此的鲜明,情态还是如此的逼真,从而给后世的无数读者,留下更加难忘的印象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627

主题

988

帖子

3200

积分

管理员

Rank: 9Rank: 9Rank: 9

积分
3200
 楼主| 发表于 2019-5-1 14:51:51 | 显示全部楼层
作者简介编辑
李清照(1084年3月13日~1155年5月12日)号易安居士,汉族,山东省济南章丘人。宋代(南北宋之交)女词人,婉约词派代表,有“千古第一才女”之称。所作词,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,后期多悲叹身世,情调感伤。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,自辟途径,语言清丽。论词强调协律,崇尚典雅,提出词“别是一家”之说,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。能诗,留存不多,部分篇章感时咏史,情辞慷慨,与其词风不同。有《易安居士文集》《易安词》,已散佚。后人有《漱玉词》辑本。今有《李清照集校注》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627

主题

988

帖子

3200

积分

管理员

Rank: 9Rank: 9Rank: 9

积分
3200
 楼主| 发表于 2019-5-1 14:53:30 | 显示全部楼层
昨夜雨疏风骤,浓睡不消残酒。
试问卷帘人,却道海棠依旧。
知否?知否?应是绿肥红瘦。

  李清照这首《如梦令》是“天下称之”的不朽名篇。这首小令,有人物,有场景,还有对白,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。小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,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,语言清新,词意隽永。

  起首两句“昨夜雨疏风骤,浓睡不消残酒”,辞面勾勒写词时间与环境,昨夜词人不忍看到明朝海棠花谢,故把酒以消愁绪,翌日晨起宿酲尚未尽消。 “雨疏风骤”十分恰切地写出暮春时节,风萧萧然而雨却是疏落,渲染了词人花下醉酒的怅然之感。即便把酒过后的酣睡浓甜,但仍难“消残酒”,写出词人此刻的慵懒惺忪。

  词人唤来侍女“试问卷帘人” 转折巧妙精当,灵动自然。词人情知海棠不堪一夜骤风疏雨的揉损,窗外定是残红狼藉,落花满地,却又不忍亲见,一个“试”字,将词人不忍亲见落花却又想知究竟的矛盾心理,刻画得贴切入微,真实可感。孰料, “却道海棠依旧”,侍女的回答让词人喜出望外却又无奈黯然, “却”字道出了“卷帘人”不解词人心以及词人的意外之喜,词人的细腻委婉和侍女的粗疏淡漠形成对比。试问”的结果——“却道海棠依旧。”侍女的回答却让词人感到非常意外。本来以为经过一夜风雨,海棠花一定凋谢得不成样子了,可是侍女卷起窗帘,看了看外面之后,却漫不经心地答道:海棠花还是那样。一个“却”字,既表明侍女对女主人委曲的心事毫无觉察,对窗外发生的变化无动于衷,也表明词人听到答话后感到疑惑不解。她想:“雨疏风骤”之后,“海棠”怎会“依旧”呢?这就非常自然地带出了结尾两句。

  “知否?知否?应是绿肥红瘦。”这既是对侍女的反诘,也像是自言自语:这个粗心的丫头,你知道不知道,园中的海棠应该是绿叶繁茂、红花稀少才是。这句对白写出了诗画所不能道,写出了伤春易春的闺中人复杂的神情口吻,可谓“传神之笔。“应是”,表明词人对窗外景象的推测与判断,口吻极当。因为她毕竟尚未亲眼目睹,所以说话时要留有余地。同时,这一词语中也暗含着“必然是”和“不得不是”之意。海棠虽好,风雨无情,它是不可能长开不谢的。一语之中,含有不尽的无可奈何的惜花情在,可谓语浅意深。而这一层惜花的殷殷情意,自然是“卷帘人”所不能体察也无须更多理会的,她毕竟不能像她的女主人那样感情细腻,那样对自然和人生有着更深的感悟。这也许是她所以作出上面的回答的原因。

  末了的“绿肥红瘦”一语,更是全词的精绝之笔,历来为世人所称道。“绿”代替叶,“红”代替花,是两种颜色的对比;“肥”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,“瘦”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谢稀少,是两种状态的对比。本来平平常常的四个字,经词人的搭配组合,竟显得如此色彩鲜明、形象生动,这实在是语言运用上的一个创造。由这四个字生发联想,那“红瘦”正是表明春天的渐渐消逝,而“绿肥”正是象征着绿叶成荫的盛夏的即将来临。这种极富概括性的语言,又实在令人叹为观止。

  此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,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怜花惜花的心情,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、对春天的热爱,也流露了内心的苦闷。全词篇幅虽短,但含蓄蕴藉,意味深长,以景衬情,委曲精工,轻灵新巧,对人物心理情绪的刻画栩栩如生,以对话推动词意发展,跌宕起伏,极尽传神之妙,显示出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力。

       这首小令,有人物,有场景,还有对白,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。
  “昨夜雨疏风骤”指的是昨宵雨狂风猛。疏,正写疏放疏狂,而非通常的稀疏义。当此芳春,名花正好,偏那风雨就来逼迫了,心绪如潮,不得入睡,只有借酒消愁。酒吃得多了,觉也睡得浓了。功效一醒觉来,天已大亮。但昨夜之神情,却已然如隔在胸,所以一路身便要询问意中悬悬之事。因而,她急问清算衡宇,启户卷帘的侍女:海棠花若何样了?侍女看了一看,笑回道:“还不错,一夜风雨,海棠一点儿没变!”女主人听了,嗔叹道;“傻丫头,你可知道那海棠花丛已是红的见少,绿的见多了吗!?”
  这句对白写出了诗画所不能道,写出了伤春易春的闺中人复杂的神气口吻,可谓“传神之笔。
  作者以“浓睡”、“残酒”搭桥,写出了白夜至晨的时间变化和心理演变。然后一个“卷帘”,点破日曙天明,巧妙得当。然而,问卷帘之人,却一字不提所问何事,只于答话中透露出谜底。
  真是绝妙工巧,不着痕迹。词人为花而喜,为花而悲、为花而醉、为花而嗔,实则是伤春惜春,以花自喻,慨叹自己的青春易逝。
  本篇是李清照早期的词作之一。词中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、对春天的热爱。这是一首小令,内容也很简单。它写的是春夜里大自然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,词人预感到庭园中的花木必然是绿叶繁茂,花事凋零了。因此,翌日清晨她急切地向“卷帘人”询问室外的变化,粗心的“卷帘人”却答之以“海棠依旧”。对此,词人禁不住连用两个“知否”与一个“应是”来纠正其观察的粗疏与回答的错误。“绿肥红瘦”一句,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

本版积分规则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