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,钱塘新区公布了《杭州钱塘新区规划纲要(战略规划)》初步成果,未来的钱塘新区将会发生哪些变化?一起来看。 杭州钱塘新区包括原杭州大江东产业集聚区和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,即江干区的下沙、白杨两个街道,萧山区的河庄、义蓬、新湾、临江、前进5个街道,以及杭州大江东产业集聚区规划控制范围内的其他区域(不含党湾镇所辖接壤区域的行政村),总面积531.7平方公里。 《杭州钱塘新区规划纲要(战略规划)》是杭州钱塘新区规划编制,以及其他规划建设的纲领性文件。规划期限至2035年,其中近期至2025年,远期至2035年,远景展望至2050年。 杭州钱塘新区的战略定位是打造世界级智能制造产业集群、长三角地区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、全省标志性战略性改革开放大平台、杭州湾数字经济与高端制造融合创新发展引领区。 与此同时,杭州钱塘新区还期望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圈,打造引领长三角智能制造新引擎;建设高水平开放的国际圈,构筑“一带一路”开放服务新高地;建设高品质生活的生态圈,打造杭州湾人才生活新乐园。 空间格局怎么安排? 合理用地,优化空间结构 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,划定城市开发边界 至2035年规划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170平方公里左右;设置30平方公里的战略预留区,作为未来国家与省级重大发展战略的承载地;划定核心区、外围组团、战略预留空间的开发范围。 严守生态保护红线,确保生态空间的规模与质量 通过湿地恢复、农田保护、水系整治等生态修复治理,强化对钱塘湿地江滩、水系以及其他生态空间的保护,确保新区蓝绿空间占比稳定在60%以上。 严格保护基本农田 规划落实基本农田的保护目标,加快数据库建设和信息化管理,实行全面监测和管控。结合土地整治措施,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,确保基本农田的保护与管控。 “江滩绿谷·一江双城四组团” 构建以“江滩绿谷”为统领的生态体系 “江滩”指依托钱塘江两岸生态空间,修复湿地保护区,营造滩地自然景观,植入公共活动设施,打造杭州的休闲湿地江滩。“绿谷”指依托大江东区块中部的乡村田野景观,融入艺术交流、主题游乐、禅寺文化、郊野公园和大地景观展示等多样功能,打造承载国际艺术节功能的生态绿谷。 构建以“一江双城四组团”为单元的功能体系 “一江”指钱塘江拥江发展带,“双城”指下沙科创服务城和江东智造创新城,大力发展科技研发、技术转化、国际贸易、国际交往、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,支撑先进制造业发展。“四组团”指四个产城融合的特色组团,作为承载世界级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核心空间,包括下沙生命健康产业组团、江东未来产业组团、前进先进制造产业组团、临江优化提升产业组团。 战略路径向何处走? 创新圈战略:强化高质量发展,建设双轮驱动、面向未来的创新圈,引领长三角智能制造的新引擎。 双轮驱动,建设长三角智能制造与研发中心 坚持“智能制造”与“创新科技”双轮驱动的总体产业发展路径,提升生产性服务业与新兴制造业比重,降低传统制造业与一般制造业比重。 激活创新,以三大主题创新圈为单元,搭建创新平台 集聚创新资源,打造“科技创新走廊”,构筑科技创新、技术产能转化、中试与生产三大主题创新圈,构建完善的创新转化接力空间,搭建下沙国际科技转化中心、江东长三角共性技术研发中心、桥头堡长三角龙头创新企业基地、临江中试基地四大研发平台。 塑造品牌,建设五大制造集群与六大综合产业基地 核心打造半导体、生命健康、智能汽车及智能装备、航空航天和新材料五大产业集群,探索布局5G、强人工智能、量子计算、增材制造等未来产业。以重点产业为主导,建设六大综合产业基地和两个特色园区。 国际圈战略:强化高水平开放,建设全球合作、多向多流的国际圈,构筑“一带一路”开放服务的新高地。 联动空港,建设国际开放黄金三角 以距离萧山国际机场5-10公里的空间范围为核心,率先扩大在医疗、消费、创新和文化交往方面的开放服务,布局相应功能片区。 建设“数字丝绸之路”枢纽 衔接环湾货运线,打造“一带一路”江海空铁联运枢纽;依托枢纽建设出口加工区、跨境电商贸易小镇和保税物流园三大跨境贸易服务片区。 构筑60分钟区域交通圈 构建一流的区域交通链接,加强与环杭州湾、杭州大都市圈、杭州主城区的直连直通,实现重要功能节点60分钟可达。 生态圈战略:强化高品质生活,建设绿色人文、活力宜居的生态圈,打造杭州湾人才生活的新乐园。 湾区新颜,建设最美风景的湿地江滩 建设下沙滨江文化运动带、江东湿地休闲体验带两条最美滨江带。通过修复湿地生态、植入公共活动,打造休闲节点密布的最美湿地江滩。 艺术田园,建设城乡融合的生态绿谷 结合农田基底,塑造大地景观;结合高架下地面空间,建设运动场地;结合厂房改造,设置特色功能节点;积极策划丰富的主题活动,如工业灯光秀、国际创客周、艺术双年展,形成活跃的活动氛围。 趣味漫游,回溯三堤历史慢道 沿南沙大堤、下沙老堤打造乡愁积淀的文化红道;恢复围垦堤岸,沿堤岸打造风景绿道,形成南北向的链接风景的主要通道;塑造水陆蓝道,形成水上观景游线。 支撑设施建设哪些? 坚持绿色生态,加强前沿技术应用和机制创新,推进设施融合发展和资源循环利用,适度超前构建智能高效、安全可靠的市政基础设施体系,建设海绵城市,明确设施配置标准,提高新区生态价值。 加快5G移动网络建设,建设信息智能中心,加强城市运行状态的全局分析,搭建模块化智慧基础设施应用管理平台,为城市发展预测和决策提供全过程支持,提升城市运行管控水平。 加快新技术开发应用,推动智慧高速公路工程,搭建自动驾驶试验环境,实现对交通基础设施的信息化升级。 免责声明:文章部分文字与图片来源于网络。文字和图片之间无必然联系,仅供读者参考。本文如无意中侵犯了某方的知识产权,告之即删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