浅塘在线--儿时的记忆,老家村门口一口浅塘,是儿童时光差不多全部美好时光的记忆,游泳嬉水、抓鱼钓鱼、捞螺丝、漂石仗、淘硬币、以及生活中各种洗洗涮涮~·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微信登录

微信扫一扫,快速登录

搜索
热搜: 活动 交友 discuz

社区广播台

查看: 67|回复: 0

登山运动词典

[复制链接]

4万

主题

4万

帖子

13万

积分

版主

Rank: 7Rank: 7Rank: 7

积分
134973
发表于 2019-4-13 21:00:41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在二度远征圣母峰 [  ] 之后,的专家马诺里 [ 马洛里/Mallory ],于群众要求下出席了报告会,其间有一位妇人问他:"你为何要登山?"马洛里只简单的回答:"因为山在那儿。"随后,他又偕同英国圣母峰登山队队员亚宾 [ 欧文/Irvine ],做第三度的攀登;遗憾的是,当他登上山顶之后,就失去了踪迹。
"为何要登山?"这是见仁见智的问题。依我个人的观点,除了大自然赋予了如此之多高耸入云的群山让人们采访之外,最主要的乃是因山是人类未知的世界,在人类求知与好奇心驱使下,看到一座山矗立于前,很自然的产生攀登的欲望;同时,在登上一座人迹未至的山顶时,那种经历磨练之后所获得的充实感,也是他人无法体会的。人类喜爱原始大自然的个性,以及喜欢克服困难的开拓精神,从登山中,得到了最大的满足;也因此,许多人将登山当作一门特殊的学问来研究,以满足人类的求知欲。
山中充满着神奇和诡异,如果面前有一座山,却丝毫没有攀登它的欲望,即象征个人的意志力退化了;倘若大家皆如此,整个社会即失去活力,自然就远落在先进国家之后,过着颓废消极的生活。由此可知,登山的意义何其深远!
另外,关于"何谓登山?"这个问题,已经由地质学者志贺重昂所著的《日本风景论》一书中,将登山的意义说的很透彻了。该书在《必须提倡登山风气》一节中说:"在整个自然界中,山是最富趣味、最高洁、最神圣的产物,山愈陡峭,攀登愈艰巨,危险性就愈大,然而从中所获得的乐趣也愈浓厚,为了使大家能享受到其中的滋味,我们实在应该鼓励大家登山,提倡征服大自然的风景。"此书出版后,引起一股骚动,年轻的登山家小岛鸟水和木暮理太郎,就受到影响,产生了对山的爱慕之情,从而成为日本近代的登山鼻祖。
现在,我再综合欧洲的登山主义和日本的山岳观点,来说明登山的意义。
自从日本和尚开拓了山之后,立山、、御岳山、枪岳、大峯山……等山岳,亦陆续的被开拓,山遂变成了日本人的信仰对象,敬畏山的心情,也就根植于每个日本人的心中。自古以来,日本人就将山当作神般的崇拜着,在山麓的每个角落,都建有供奉山神的祭拜所,庙前铺着石子路,在进入寺庙前要先脱鞋或木屐,然后由年进花甲的老人或妇人,赤足将供品供奉于桌上,籍此表示他们的崇敬,也感谢山神对乡土的守护。
现在,山顶已建造了无数的土地庙;在未开发的山上虽然还无土地庙,但某些山麓的登山口,也建有朴素的牌坊。在日本人心目中,山和海、湖一样,皆是宇宙天地中的真神,而山是更崇高无比的,所以在山上乱丢纸屑、随意攀折植物,是一种不可原谅的亵渎行为。设想,如果现在山上仍是像古代一样的清纯自然,那么,登山者的心灵也将随之而宁静清明。
日本登山协会的组成,要推溯至西元一八九五年,在英国牧师威士敦的提倡下,由小岛鸟水、高头式等人,创立了日本最早的山岳协会。从一九一二年开始了一连串的登山活动,其间也包括积雪期的登山、立教大学攀登南达扣达(Nanda Kot)山、慶應大学远征亚伯达(Alberta)山等几次较轰动的登山活动。二次大战后,女权抬头,禁止女性登山的法律也随之成为历史;于是一群全由女性组成的登山队,浩浩荡荡的登上了以及安第斯山。从此,登山的活动在日本已形成一股热烈的风潮,各大学及社会人士所组成的登山更连续不断的展开活动,其中包括著名的日本山岳会成功地攀登圣母峰南壁,而会员三浦一郎从圣母峰南面四千公尺高的昆布格来斯勒(Khumbu Glacier)冰河 [ 孔布冰川 ] 滑溜而下的壮举,更引起了世界登山者的注目。
此后,日本登山界的元老们,组织了更多的登山。在众人的观念中,认为只有攀登岩壁才是真正的登山,于是大家循着此一观念而跟进,以岩壁出名的阿尔卑斯山,遂成为他们攀登的主要目标。虽然其间的精神和成绩十分的可观,但是他们脑中所深植的错误登山观念——"绝不走别人走过的路线",则显得有些迂腐;然而幸运的是,还没有人因此而陷于的迷境中。
日本人是以十分圣洁的心情来膜拜山岳,在欧洲则不然,他们更相信山是恐龙栖息的地方,故对山充满了恐惧,毫无崇拜的意识--此乃民族思想的差异,使得欧洲和神秘的东方具有截然不同的想法。至于与日本同源的中国、和,对山的崇拜则不相上下;由他们所取的山名,如雪山、神座,便可以看出他们对山的敬爱。世界第一高峰,更被东方称之为"雪的圣母",不容世人亵渎。
过去一支登山队在攀登马拿斯鲁山(Manaslu) [ /Manaslu,8163M,位于尼泊尔境内 ]时,由于攀登不顺而折返,碰巧当地正发生一连串的流行性传染病、五榖不熟、雪崩时将古老寺庙掩埋的不吉祥事件,当地居民迷信是因为他们踩踏山顶时污辱了山神,使神发怒。在人民埋怨下,他们只好放弃做第二度的攀登,改登杰耐斯海摩(Ganesh Himal)。这是登山者第一次遭受的挫折。
到了十八世纪中叶以后,欧美各国对山的观念已渐渐由模糊转为明晰。试想,白皑皑的山顶,在阳关的照耀下,闪烁着玫瑰色的光芒,对人类喜爱美好的天性,已不啻是一种诱惑。他们随而以征服者的姿态,从攀登阿尔卑斯山开始,就此展开攀越的活动。
在英国,登山队常向队员播放"征服圣母峰"的影片,在,则有"征服喜马拉雅K2"影片,由此可以看出欧洲人想征服山岳的野心。反观日本,怎么也找不到"征服扶壁、攀登严冬期北岳"或"征服严冬期的剑乐"等野心勃勃的形容词。
然而,面对高山的雄伟壮观,对登山者而言,是无法抗拒的诱惑。所以,不论是"征服"或是"膜拜",人类自古对大自然的挑战精神,在此皆得到了充分的发泄。
欧洲的阿尔卑斯山与亚洲喜马拉雅山的景观是截然不同的。欧洲的山麓属于"白海星芋属"植物地带,此种牧草地带十分适合。一旦迈入山中,重叠的岩棱及遍地的冰雪赫然呈现于眼前,仿如置身于己于古老的童话故事中,美得令人无法消受。然而,如果不懂得攀登岩壁的窍门,就无法到达山顶,所以,一些爱好者竞相研究"攀登方法",同时也发明了许多新奇的登山工具。许多攀登过日本穗高山、剑岳、和北岳等岩壁的登山者,为了考验自己的能耐,已将目标转向较难攀登的欧洲山脉,此种精神,着实令人敬佩。
虽然,我已再三呼吁登山不应以征服为目的,但是这个观点能否被人们所接受,谁也不能说出个所以然来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

本版积分规则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