浅塘在线--儿时的记忆,老家村门口一口浅塘,是儿童时光差不多全部美好时光的记忆,游泳嬉水、抓鱼钓鱼、捞螺丝、漂石仗、淘硬币、以及生活中各种洗洗涮涮~·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微信登录

微信扫一扫,快速登录

搜索
热搜: 活动 交友 discuz

社区广播台

查看: 390|回复: 0

沈国强 40年的“公交人”仍然在路上

[复制链接]

702

主题

1687

帖子

4306

积分

版主

Rank: 7Rank: 7Rank: 7

积分
4306
发表于 2019-4-24 12:34:27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沈国强 40年的“公交人”仍然在路上
2019-04-24
来源:每日商报




7路公交车资料照片 (沈国强 提供)


沈国强 (摄影 商报记者 张凡)

商报记者 潘婷婷 实习生 姚梦楠 通讯员 诸杰

1922年冬天,第一辆公汽驶过西湖边。从此,公交车与西湖,与杭州人的生活牢牢地粘在一起。

杭州的公交车,每个人都有珍藏的一段记忆,沈国强也是。

他的父亲是一位老公交人, 戴着印着“市交”字样帽子扮演公交车司机,是他小时候最爱玩的游戏。玩的次数太多了,连街坊邻居都喊他“公交佬”逗趣。

19岁那年,沈国强如愿成了真正的公交人,一名售票员。在上世纪80年代初,那可是相当荣耀的岗位,他穿上工作服、背上小票袋、带上划线的红蓝笔,走上3路车,开启了自己的公交岁月。

当时,公交车没有刷卡、投币,都是人工售票,他早上五点上岗,日常姿态就是“站着”,“上车请买票,月票请出示”,4年间他练就了一身好业务,热情周到地为乘客服务。

1984年,他终于实现儿时梦想——开上了3路公交车。这条线路途经杭州很多繁华路段,路上开车的盛景,他历历在目,“路很窄,人车混道,公交车前是自行车大军,公交车喇叭一按,‘呼啦’一下自行车就散开了。”

在他记忆中,当时3路车的车身只有9米,车内只能容纳六七十人。这条线路是开往火车站的,每天坐车的乘客都像打仗一样,争先恐后往车上涌,实在挤不上了就“挂”在车门口。

当时的公交车没有空调、电扇,属于“冬冷夏热”,车子跑起来,整个车厢叮叮当当,用沈国强的话来说,“除了喇叭不响,什么都在响”。车子经常突然“抛锚”,幸好有一群“铁杆乘客”帮忙推车。现在大家坐的公交车是双语智能报站,当时是司机口头报站,一口“杭普话”还闹过不少笑话。

1988年之后,沈国强开始做安全员,他与公交一起共同成长、进步。他清楚记得,公交车经历了双层车、电车、仿古车、海豚车、敞篷车,到如今的新能源车。

他看到了杭州公交踏出的每一步:1993年,16路实行无人售票。1995年,16路推出IC卡乘车支付系统。1996年,16路安装了GPS卫星定位系统。

40年前,杭州公交运营车辆只有429辆,现在已经有9405辆,线路从32条发展到现在的804条,年总行驶里程从2171万公里增加到了68084万公里。

杭州公交的版图一直在加速扩大,而且也更加安全舒适。

自从2005年12月推出“斑马线礼让”之后,杭州 “车让人”蔚然成风,车上还配备了安全锤、车载监控、GPS等设施,这些都让乘客的安全得到了最大的保障,他拍手叫好。

2014年,他离开了一线岗位,原来的“小沈”,也成了大家口中的“老沈”,如今他已经是杭州公交驾驶培训公司的副总经理,但每次坐公交车,他会留心观察司机、乘客、车上的点滴,甚至会给游客介绍公交线路。

对于公交事业,始终热情满满,他有天马行空的公交设想:西湖边的公交车可以与杭州十大景点结合做成“定制款”,比如“满觉陇号”、“曲院风荷号”等。“公交车不仅仅是运载那么简单,它承载的还有一座城市的人文和历史。”

再过两年,59岁的沈国强就要退休了,但是他对“杭州公交”依旧充满热情。他计划在退休后编写一部有关公交车安全管理的教材,把这么多年积累的经验,写进书里交给年轻公交司机们。

另外,沈国强还想把“私藏”多年的杭州本地旅游攻略拿出来分享。从做司机起他就保持着一个习惯:每条线路开通后,去了解每个站点的特色,比如景点、美食等。他想做一名志愿者,为那些远道而来的游客帮点小忙。







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

本版积分规则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